首页 >

情未了/夏日蝉歌


来源: 齐鲁壹点

夏日蝉歌

付延平


(相关资料图)

蝉的一声鸣叫,拉开了盛夏的帷幕。伴着骄阳,湿热,无论是清晨、午后、还是傍晚,它会聒噪整整一个夏天。不,确切说还有一个秋天。

《礼记·月令上》:“夏至后五日,蜩始鸣。”蜩,就是蝉,蝉声从夏至后渐起,延续到九月底方渐渐消去,暑气越旺,歌声越亮。盛夏时节,树上金蝉齐声放歌,犹如乐队,演奏合唱,曲调高昂,声声入耳,由于蝉鸣,整个夏天充满了激情和活力。

蝉的声音很特别,细碎,绵长,好听。咋••••••咋••••••,叶丝它••••••叶丝它••••••,吱••••••吱••••••,这种震耳欲聋的合奏,仿佛一场宏大的交响乐,忽长忽短、忽轻忽重、忽高忽低、忽急忽缓,忽强忽弱,抑扬顿挫,此起彼伏,高亢嘹亮 。一时间,响彻整个上空,整个城市陶醉在这大自然的歌声中。

第一次知道蝉,是在法布尔的<蝉>里。那时还小,一切都是懵懵懂懂的。它的样子、叫声,都是文字带给我的想象。后来举家迁来烟台才第一次听到蝉鸣。即便是这样,也只是远远地听它鸣叫。今年真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这种小家伙,看到了蝉的样子。

我的新家邻院里有两棵树,一棵是无花果树,另一棵是香椿树。宽大的树冠正是蝉的乐园。它们毫无顾忌的肆意鸣叫,狂欢,旁若无人。这让我想起法布尔在<蝉>的结尾那句话:"四年黑暗的苦工,一月日光中的享乐",的确,蝉只拥有整个夏天。

蝉从卵到幼虫到成虫要经过数次蜕变。每一次蜕变对于蝉而言都是获得一次新生。了解蝉的前世今生不禁让我想起了俄罗斯诗人巴尔蒙特的一句诗"为了太阳,我才来到这个世界上"。蝉算得上是长寿的了,但是它很少生活在阳光下,几乎耗尽一生在黑暗里蛰伏积蓄能量,为得就是能够在一见天日后,尽情地歌唱。

蝉是有灵性的昆虫,它如果清晨早早地高声歌唱,就说明今天天气一定很热。而且声音响度似乎和天气的热度及阳光的强度是一致的。太阳越晒,声音就越响亮,并且一定是一群蝉都在叫。叫声连成一片,如同一场大合唱,十分响亮,壮观。

自古以来,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也莫过于是它的鸣声,一直为诗人墨客们所歌颂,并以咏蝉声来抒发高洁的情怀。更有甚者是有人还用小巧玲珑的笼装养着蝉,放在房中听它的鸣叫声。的确,从百花齐放的春天到绿叶凋零的秋天,蝉,一直不知疲倦地用轻快而舒畅的调子 ,为人们高唱一曲又一曲轻快的蝉歌。为大自然增添了浓厚的情意。难怪乎人们称它是"昆虫音乐家"、"大自然的歌手"。

雷雨后的蝉声最好听。傍晚时分,一场电闪雷鸣后,空气湿润而清新,树叶上残雨点滴,西边晚霞似锦如缎,噤声后的蝉开始齐声鸣叫,共同奏起一曲夏日之歌,夕阳透过树荫洒下来,映在窄窄的马路上。树上的蝉仿佛吃饱了树叶上亮晶晶的水珠,声音变得滋润和清新,有了些许婉转和清越的音调,这是大自然中真正的天籁之音。

《史记•屈原贾生列传》中说:“蝉蜕于浊秽,以浮游尘埃之外。”蝉在成虫之前,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,待脱壳化为蝉,便飞到高高树上,饮露水而生。故古人然为蝉品性高洁,对其十分推崇。

蝉的一生充满了困难、危险和奋斗:卵时易被虫蚋毁伤,幼虫时如果找不到软土,不易成活;蝉在黑暗的土层下还要苦苦等待四年才能爬上树梢,才有一个月阳光下欢乐歌唱的时光。所以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,因为它掘土四年,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,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。如此难得,又如此短暂。我们真该为它庆幸。

凡读过拉封敦的寓言的人,大概都记得蝉曾被蚂蚁嘲笑的故事吧。故事上说:整个夏天,蝉不做一点事情,只是终日唱歌,而蚂蚁则忙于储藏粮食。冬天来了。蝉为饥饿所驱,只能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,结果它遭到了难堪的待遇。骄傲的蚂蚁问道:"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食物呢?"蝉回答道:"夏天我歌唱太忙了。""你唱歌吗?"蚂蚁不客气地回答:"好啊,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",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。这个寓言似乎告诉人们,要学蚂蚁而不要向蝉那样。可是却不知道蝉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所付出的艰辛,也不理解蝉一个夏天的歌唱是多么开心,多么快乐。

蝉在阳光下尽情歌唱,那是对阳光的歌唱,那是对生命的礼赞。蝉鸣是生命的呐喊,蝉鸣不是轻浮的噪叫,而是历经艰难困苦、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欢畅,是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终于获得成功后的欢呼。

蝉在我国古代象征复活与永生。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蝉的生命周期:它最初是幼虫, 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,最后变成飞虫。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二千年的商代青铜器上。从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,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。

由于人们认为蝉以饮露水为生,因此又寓意它是纯洁的象征。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,以蝉品行高洁,是高洁的象征。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。

"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,居高声自远,非是籍秋风。"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<蝉>一诗。他就是用蝉来喻指高洁的人品。全诗具有浓郁的象征性,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、习性、和声音,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。<唐诗别裁>说:"咏蝉者每咏其声,此独尊其品格。"由于蝉栖于高枝,餐风露宿,不食人间烟火,其所歌咏的人品当然属于清高一类。骆宾王<在狱咏蝉>:"无人信高洁,谁为表予心。"李商隐<蝉>:"本以高难饱","我亦举家清"。王沂孙<齐天乐>:"甚独抱清高,顿成凄楚。"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。

法布尔由衷地盛赞蝉的一 生:"四年在地下干苦工,一个月在阳光下欢乐,这就是蝉的寿命。我们不要责备成年的蝉狂热地高奏凯歌,因为它在黑暗中待了四年,穿披着皱巴巴的肮脏外套,如今它突然穿上标致的服装,长着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,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,微醉半醺,在这个世界里,它极其快乐。为了庆祝这得之不易而又这么短暂的幸福,歌唱得再响亮也永远不足以表示它的欢乐啊!"

是啊!蝉的一生可谓壮哉!无尽的黑暗,几多心酸,方能修得正果。蝉就是凭着一种精神,去完成它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蜕变,感受人世间的悲欢离合。我不能不为这个小生命的坚韧而赞叹,生命虽然短暂,仍要快乐高歌,这是蝉的风格,也是蝉的使命。

你听,声声蝉鸣,不绝于耳••••••

壹点号 付延平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[责任编辑:cqsh]